眉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
举报电话:0917-5542337
举报邮箱:1017258916@qq.com
用户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

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社会新闻


【脱贫攻坚】眉县“6+”模式助推产业脱贫

[ 作者:卢新智 | 发布时间:2017-12-20 | 浏览:865次 ]

  眉县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,通过“政府支持+主导产业+贫困户、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贫困户、村党支部+互助组织+贫困户、技术团队+职业农民+贫困户、电子商务+帮扶干部+贫困户、集体经济+扶贫基地+贫困户”产业脱贫“6+”模式,将贫困村、贫困户紧紧联结在产业带上,镶嵌在产业链中,让贫困户捧着“金蛋蛋”脱贫致富。
  "政府支持+主导产业+贫困户"模式

  政府出台扶持政策,对贫困户现有产业和新发展产业给予补贴,新建、高接换头猕猴桃园每亩补贴1100元,现有猕猴桃每亩农资补贴338元;新建草莓、葡萄、大樱桃等干鲜杂果园每亩补贴600元,现有干鲜杂果每亩农资补贴100元;新发展畜禽养殖每头补贴10-500元。

  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25户,涉及产业发展的贫困户6897户。县上制定了全县五年产业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和年度产业发展计划;指导镇街、村两级立足产业实际,分别制定镇级、村级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及年度产业发展计划;各村驻村工作队、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,制定贫困户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及2017年产业帮扶计划,确保每户有长短期结合的产业项目,以猕猴桃为主的家庭经营长效支柱产业基本确立。帮扶干部积极协助村组做好扶持政策衔接落实,为镇村争取落实项目110个,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为贫困户免费发放化肥、农药等农资152万余元。

  按照确定的产业补贴政策,2016、2017年共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397.56万元,扶持贫困户新栽猕猴桃 2499.64亩,猕猴桃高接换头327.05亩,新栽鲜杂果426.26亩,新增养殖畜禽18157头只,贫困户种植业规模达到17731.4亩(其中猕猴桃15431亩)。通过政策激励,贫困户发展猕猴桃主导产业脱贫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幅增加。

  “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

全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户、家庭农场102户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0家,每个村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。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开展技术培训、农资配送、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、保护价收购等一条龙服务,形成了农业企业引领和多渠道辐射的产业脱贫帮扶格局。齐峰果业托管131户贫困户猕猴桃园300多亩,帮助缺劳力贫困户增加产业收入;金桥果业高于市场价0.2-0.3元收购贫困户猕猴桃,提高贫困户产业收入;西府印象家庭农场在营头镇大理村吸纳430亩土地(其中贫困户19户151亩)、10户农户30万元现金入股,以分红和提供就业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。全县5户农业龙头企业、11个专业合作社与1256户贫困户建立了生产销售联系,共开展培训83场次,培训贫困人口2980人次,与贫困户签订猕猴桃生产订单360万斤,实际收购贫困户猕猴桃1377万斤,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有机肥、生物菌肥等农资231吨,吸纳就业830人次。

  同时,积极组织齐峰、金桥等4户农业企业申报省级扶贫产业投资基金项目,拟争取资金4900万元,带动贫困户800多户;组织秦宝牧业等9户农业企业申报市级农业产业扶贫信贷担保贷款项目,拟争取资金6290万元,带动贫困户1300多户。

  为了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,全县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个,发放补助资金202.63万元,引导群众及贫困户发展油用牡丹、中药材等林下经济1.3万亩,免费发放核桃苗8.6万株,新建核桃经济林6000亩,惠及560户贫困户2301人。

  “村党支部+互助组织+贫困户”模式

  全县122个村党总支、支部班子成员和58名第一书记针对贫困户家庭状况逐户分析研究,每户确定1个长期主导产业,积极宣讲产业扶贫补助政策,动员贫困户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家庭经营收入。槐芽镇东柿林村为22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猕猴桃苗木4000余株;常兴镇汶家滩村为贫困户免费开挖建园沟槽,6户贫困户新栽猕猴桃13亩。

  实施党员率先脱贫,落实党内关怀帮扶、“支部+X+贫困户”等党建促脱贫六项行动,县级党员领导和镇街部门党员领导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,协调落实产业发展、健康、教育等方面政策资金,发布招聘信息928条、免费培训142名、公益性岗位就业84个,发展猕猴桃、大樱桃等脱贫产业360余亩,引导“两新组织”为贫困党员捐资捐物130余万元、提供就业岗位120个,全县党员贫困户实现脱贫133户。

  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,组织本村有能力党员、产业致富带头人、乡土人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。全县9000多名农村党员、160名产业致富带头人和1200名乡土人才,积极开展田间地头培训、帮助指导修剪果树、畜禽疫病防治等活动,通过“结穷亲”“传帮带”等形式,为贫困户传授生产技术、帮助销售产品。

  今年全县新成立村级“扶贫互助合作社”60个,由村两委牵头、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做为领办人,规章制度更为健全、运营较为规范,财务由镇街财政所代管,村集体资产和资金安全性相对更高。针对2017年拟退出的16个贫困村,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章立制和规范运营,并为每村安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项扶持资金15万元,鼓励、引导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引领和助推作用。

  “技术团队+职业农民+贫困户”模式

  县农业局聘请西农大专家教授、优选农业系统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共45名,组建果业、粮菜、畜牧、农机4个“产业脱贫技术服务专家组”,针对产业发展情况逐村开展精准培训,同时建立微信群4个,对贫困群众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答疑解惑;局属8个事业单位包抓8个镇街,组织协调培训工作;成立眉县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,建立技术干部包村联户机制,由农业系统105名技术干部及17名职业农民分别包抓全县122个村;农业系统76名技术干部包联贫困户380名,采取定期走访、入户指导、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,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;30名职业农民带动150户贫困户参与科技入户活动,示范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。

  在全县开展了“决战二十天,实现全覆盖”冬剪技术服务活动,由校县合作猕猴桃科技入户工程11名西农大专家、20名农技干部、40名乡土专家带队,齐峰果业、金桥果业、秦旺果业、兄弟果业、金色秦川、猴娃桃果业等6个专业合作社组建10个冬剪服务队,以200名猕猴桃专业职业农民为主要服务力量,进入8个镇街122个村,利用20天时间,逐村为贫困户进行冬剪技术服务和培训,确保全县有猕猴桃产业的贫困户冬剪技术服务达到全覆盖。

  今年全县共开展扶贫专场培训212场次,培训产业带头人182人、贫困群众11340人次,开展送惠农政策、送实用技术等服务523次,带动3056户贫困户掌握了先进生产技术,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335件,为全县产业脱贫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
  “电子商务+帮扶干部+贫困户”模式

  县电商办整合阿里巴巴“千县万村”服务点建设项目与邮政村级电商服务中心建设项目,建成农村淘宝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85个,邮政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2个。全县注册成立电商专业协会4个,各类电商企业370多家,快递物流企业35户。

  建立电商龙头企业包抓重点贫困村、电商企业和有影响力的电商经营户联系贫困户的扶贫机制。在“农村淘宝”合伙人招募、电商企业用工中优先选用贫困户,全县共68户电商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726个,帮助16户贫困户开设了网店、2户开办了村级电商服务站。上庙村、屈刘堡村综合服务站负责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,每月平均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。

  电商扶贫与产业培育结合,通过提供农资配送、技术指导、订单销售等措施,助力产业脱贫。县、镇电商农资配送中心为贫困户提供农资配送服务,免费发放价值50多万元的农资;电商企业为贫困户免费发放化肥170吨;在电商平台上优先安排销售贫困户农产品,2017年猕猴桃网销开始后,眉县猕猴桃快递发货量日均20万件左右,网络销售猕猴桃达到了7.5亿元。全县2643名帮联干部充分发挥掌握政策信息、技术力量、人脉资源等优势,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商企业销售猕猴桃840多万斤。金桥果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电商培训15场300余人,猕猴桃作务技术指导20场1000多人,保底收购82户贫困户220亩300吨猕猴桃,被省商务厅、扶贫办评为全省电商扶贫先进企业;陕西云果电商公司对7个村16户贫困户35吨猕猴桃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,带动贫困户通过网销猕猴桃实现增收。

  “集体经济+扶贫基地+贫困户”模式

  积极推进“三变改革”。全县8个镇街全面开展“三变改革”试点工作,10户农业企业、合作社积极参与试点,形成“三变改革”典型亮点12个。常兴镇魏家堡村以120亩集体土地、北塬村180户农户以330亩土地经营权(其中贫困户25户40亩)入股秦旺果业;槐芽镇119户贫困户以595万元扶贫贷款资金入股陕丰淀粉;首善镇任白庄村一组以集体18亩土地经营权、114户农户以473万元现金入股汽配城;部分村、企业还为贫困户专门设置了“扶贫股”,进行配股分红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县累计有价值190万元的集体资源、2587.75亩土地经营权(集体土地374亩,农户土地2213.75亩,涉及贫困户105户302.3亩)、2730万元现金(400万元财政资金、70万元集体资金、1552万元农户个人资金及708万元贫困户扶贫贷款资金)入股10户试点企业。2017年已实现分红421.92万元,其中村集体分红71.99万元,壮大了集体经济;农户个人分红349.93万元,拓宽了脱贫致富渠道。

  建立助残产业扶贫基地和产业扶贫基地,成效明显。(来源:陕西日报记者 卢新智